
《无尽的尽头》:希望更多观众关注未检办工作

由腾讯视频、忆光年影视、中国检察出版社出品,任素汐、高伟光、刘琳领衔主演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行业剧《无尽的尽头》近期引发广泛关注。该剧以2014年至2019年之间,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的发展历程为主线,通过六大案件串联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构建与完善。总制片人马科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,详细讲述了剧集的创作初衷、案件选择逻辑、角色设计理念以及拍摄过程中的挑战与坚持。
高伟光和任素汐在《无尽的尽头》中饰演检察官。
剧情时间线与相关法规出台节点吻合
《无尽的尽头》的创作始于2021年。马科所在的团队长期深耕现实主义题材,机缘巧合地了解到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(未检办)的工作属性后,团队深入采风,与检察官交流,最终被这一职业的使命感打动。
案件的选择遵循“抛出问题—解决问题—预防问题”的逻辑。比如首案“三少年霸凌杀人案”,老百姓秉承朴素的正义感会追问:为什么未成年人杀人不判死刑?然后是解决问题,第二案“小偷家族案”,根源在父母身上,于是有了“剥夺监护权”的判例,剧情时间线与2015年相关法规出台节点完全吻合;剧集后半段讲“预防犯罪”,通过“游湖杀子案”“校园偷拍色情群案”引入强制报告制度、法治进校园等现实举措。
任素汐与高伟光演绎冰与火碰撞
剧中两位检察官——林之桃(任素汐饰)与白恩宇(高伟光饰)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。白恩宇曾是徘徊在犯罪边缘的少年,因为得到宗族阿嬷与乡邻的关爱,成长为温暖热情的检察官;林之桃因童年受害的经历封闭自我,刚出场的时候如同“冰冷的法律机器人”。马科表示,这种反差旨在探讨“救赎”的不同路径:白恩宇代表“被他人治愈”,林之桃则是“自我救赎”。
选角上,团队坚持“质感优先”。高伟光以素颜、胡子拉碴的造型贴近角色,其生活中亲和幽默的性格与白恩宇高度契合;任素汐则通过细腻表演,将林之桃从冰冷到柔软的变化诠释得层次分明。由于涉及法律专业,该剧的台词分为三种:划两道杠的一定不能改;一道杠的可以改,但意思必须保持一致;不划杠的,演员可以自行发挥。在“不划杠”部分,演员们的发挥尤其精彩,为角色注入新灵魂,也使得未检办群像更加鲜活。
坚持温暖现实主义基调
未成年人角色的呈现是该剧的一大亮点,不论是从少管所出来后努力上进的陆声、“游湖杀子案”的杨慧慧,还是“小偷家族案”等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群像,都塑造得生动鲜活,观众纷纷感慨:“这些小演员选得真好!”马科透露,剧中小演员分为两类:经验丰富的“老演员”与毫无表演经历的素人。有的素人演员年纪太小,很难理解案件所涉及的复杂剧情,剧组会根据每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引导,让他们在镜头前展露最真实的一面。
回顾整个项目,马科庆幸团队始终坚持了“温暖现实主义基调”。他坦言,在剧本完成后寻找导演期间,曾有不少人建议该剧强化商业性与话题性,甚至将剧情导向犯罪悬疑风格,但团队最终选择克制叙事,避免“撕开伤口撒盐”。马科认为这部剧目前处在破圈与未破圈的边缘,尽管初衷并非追求商业回报,他仍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剧、关注未检办工作的社会价值。(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