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林志炫“返场”歌手舞台:忘了我已老去,只有音乐永在

聚光灯下,59岁的林志炫闭目吟唱,钻石般的高音穿透暖暖的光线,也穿透了千万观众屏幕前的浮躁。
舞台中央,林志炫微微仰头,麦克风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。
(舞台上的林志炫。)
就在两个月前,这位四度登上《歌手》舞台的唱将,以两场垫底成绩爆冷出局,引发全网“意难平”的呼声。但这一次,他在网友的投票助力中,以“返场歌手”的身份,重新回归了《歌手2025》的舞台。
7月17日晚,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,林志炫也坦言,“这一次回来,我想要呈现出来的,依然是大家熟悉的林志炫。”林志炫说,自己也关注到网络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,“但我不太会因为褒贬不一的言论就改变我自己,我会持续地把我‘忘了我已老去‘这件事进行下去,即便舞台没有了,但音乐却永远存在。”
遗憾离开后,又在“意难平”的呼声中归来
林志炫此次回归并非偶然。《歌手2025》节目监制洪啸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这一季很多离开的歌手都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意难平,所以我们特别增设了‘返场’机制。”在观众投票中,林志炫以高票数击败范玮琪、白举纲等歌手,成为首位“返场歌手”。
这个结果源于两个月前的一场意外淘汰。今年5月,林志炫在《歌手2025》第二轮竞演后爆冷出局,引发巨大争议。
当时他首场以实验性改编的《悟空》排名第七,第二场演唱《秋意浓》排名第六,综合两场成绩垫底被淘汰。
(舞台上的林志炫。)
淘汰结果让乐迷和业内人士愕然。有现场观众认为其表现应获更高名次,粉丝更是发起“复活赛”呼吁。面对淘汰风波,林志炫始终从容。“新的时代,音乐的市场也在变化,原来喜欢我们的朋友还在,只是他们并没有那么的活跃,作为歌手,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演唱好自己的作品。”
“之前暂别舞台后,我心里想,那就好好地做一些准备,等到突围赛的时候再回来。但没有想到,有了一个新的‘返场机制’,让我提前回到这个舞台,我现在的状态,一直是放松而且很好的。”林志炫说,自己的演唱一直都是走心的,“因为走心,所以要全力地把我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。”这次返场,他依然带着同样的音乐初心,“我的心态还是没有什么改变。我还是按照我自己原定要唱的歌,一首一首拿到台上呈现。”
不修音的“直播革命”,这是一个歌者的演唱修炼
林志炫此次回归《歌手2025》,与节目采用“直播不修音”形式密不可分。这也与他长期倡导的“ONE take”音乐理念高度契合。
早在2010年,林志炫便推出同名专辑《ONE take》,这张专辑正是其坚持现场录音的真实性。林志炫说,直播是最能展现歌手最纯粹的演唱能力。“不修音直播这个理念在《歌手》实践后,有更多人理解,其他节目也开始往这个方向迈进,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。”
(舞台上的林志炫。)
林志炫说,“直播不修音”对于每一个歌手的歌唱修为,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。“而且另外一方面,要做到这样的不修音直播,对于乐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,所以它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歌唱人才、演奏人才等,还让我们的心理素质都会不同程度地提升。”
谈到竞技舞台与艺术追求的平衡,林志炫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。回顾2013和2017年参赛经历,他坦言:“以往要平衡艺术表达跟比赛排名带来的压力,我当时的做法都是先有一个好的名次,之后再肆意选歌。”但今年赛制改变,让他反而更显洒脱,“赛制变化让我确实有些不适应,但既然难以适应,那就先不要适应吧,站上了舞台,就好好地去enjoy音乐,它就会变成相当愉悦的一个过程。”
歌者无惧老去,要与年轻一代进行音乐对话
面对舞台上涌现的年轻势力,林志炫持开放态度:“年轻的歌手表现出色、活跃,这是件可喜的事,代表华语乐坛音乐风格更多元了。”但他也关切提醒年轻歌手:“要有保护自己声音的意识,希望所有喜欢唱歌的年轻朋友,能唱得更久。”
(舞台上的林志炫。)
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提醒,是因为林志炫敏锐地观察到时下听众的审美在不停地转变:“新一代活跃的年轻人对于音乐的审美,已经从听音乐慢慢转变到了听自己。他必须要在音乐里找到或看到自己。”
面对这种变化,林志炫也保持着自己的艺术定力,年轻人可能更关注舞台话题性,但他坚持演唱一定要很纯粹,“我个人比较喜欢纯粹的表达,也就是说每一首歌曲,本身它都有不同面向,我要做的就是真实去表达,至于舞台的话题性,我觉得顺其自然吧,有的时候会顺道(获得),有的时候会有距离,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缘分。”
“用心的音乐都是会走进观众内心的,虽然每个人的演唱风格会有不同,但成功的歌手,他音乐里的情感肯定是相同的,都是一种可以打开观众心扉的能力。”林志炫说。
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