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“魔童哪吒”遇见“上美影哪吒”,这场大银幕联动太梦幻了

这个周末,“魔童哪吒”将与“上美影版哪吒”相遇大银幕!记者从上影集团获悉,1979年版《哪吒闹海》与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要梦幻联动啦。
3月1日,上影旗下的上海影城5H03号经典影厅与1号千人大厅,将以双片连映形式特别呈现1979年的《哪吒闹海》与2025年的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。记者看到,2月24日活动已开票,截至目前,两场售票情况喜人。
其实在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冲击百亿票房时,央视等平台就直播放映了1979版《哪吒闹海》,精美而熟悉的画面唤起了很多人的回忆杀。有网友表示,“这版《哪吒闹海》塑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美丽童话世界,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堪称出神入化,中国传统乐器在这部片子中运用的恰到好处,人物塑造也是极富神采,是一个充满童真和童趣的电影,每一次观赏本片,就仿佛会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年代。”
动画电影《哪吒闹海》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,作为中国首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,《哪吒闹海》与《大闹天宫》并称为“中国动画学派”的双峰。它不仅开创了水墨动画的新境界,更证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结合的可能性。
《哪吒闹海》根据《封神演义》故事改编,主要讲述了哪吒与东海龙宫发生冲突后,为不连累百姓家人自刎身死,后经太乙真人以莲藕塑身复活,大闹东海龙宫的故事。
该片以水墨动画为基础,融合京剧脸谱、壁画艺术(如敦煌、永乐宫壁画)和皮影戏元素,塑造了极具东方韵味的画面。例如,李靖的铠甲设计融入了商周青铜器纹样,龙王的形象则借鉴石窟艺术,凸显历史厚重感。全片58000余幅手工绘制的画面,每一帧都展现了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匠心,甚至角色胡须的细节(如龙王“前二撮,后各三撮”)均经过严格考究。
配乐上,则以古筝、琵琶等传统乐器为主旋律,结合交响乐编排,既保留了古典韵味,又增强了史诗感。例如,自刎场景的悲壮旋律与电闪雷鸣的画面结合,将悲剧张力推向高潮。
《哪吒闹海》被誉为“东方版《哈姆雷特》”,在戛纳电影节参展并获国际认可,其美学风格影响了宫崎骏等动画大师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导演饺子也直言从该片汲取灵感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上映以来,不少观众在其中发现了不少致敬《哪吒闹海》的彩蛋。
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里,哪吒与敖丙合二为一的“吒丙”就是致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这个形象,太乙真人还说:“这才是正版噻”。不仅如此,有网友表示,两部影片中的“李靖”形象,以及“鹿童和鹤童”的人物设计,都存在异曲同工之妙。
导演饺子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,他在阅读《封神演义》的原著时发现,原著中的哪吒形象与他小时候对上美影动画《哪吒闹海》的印象大相径庭,并感叹许多观众对哪吒的美好印象其实来源于1979年版《哪吒闹海》的改编。他在制作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时,也对原来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改编。“魔童哪吒”历经两部电影的成长,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喜爱。
《哪吒闹海》中的哪吒英姿飒爽、正气凛然,与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中叛逆不羁、玩世不恭的魔丸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但两部影片都展现了哪吒不畏强权、勇于斗争的精神内核,让许多观众一看完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,就回想起《哪吒闹海》。
时代不同,技术更迭,但精雕细刻的匠心精神一脉相承。
据悉,1979年《哪吒闹海》的许多电影效果,只能依靠人工来完成,整个动画制作花了一年多。国际动画协会会员、动画编导徐畅:“像哪吒再生,特效发光。莲花一瓣一瓣展开,一条片子曝光七次,曝光七次的概念就是说,比如5秒的镜头,100多格东西拍过去又要倒回去,倒回去后再拍过去,要拍七次,而且不能错,错一次前面就全白拍了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《哪吒闹海》是第一部宽银幕的动画片,宽银幕和非宽银幕区别很大,但考虑到当时农村没有设备放宽银幕,所以拍了两个版本,因此整个工作量更是巨大。
此番正在热映的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视效制作也可谓挑战极限,全片镜头数达到2427个,特效镜头1948个,由138家国内动画公司共同绘制。
从《哪吒闹海》到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,是中国动画在国际舞台的一场“跨时空接力”,不变的是中国动画人共同的创作初心和传扬中华文化的热情,哪吒的故事仍将延续,未来也将见证中国动画的更多历史性时刻!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孔小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