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毕正明的证明》导演佟志坚:我们就是要拍出“快意恩仇”的江湖质感
摘要:
目前,由佟志坚导演,王安宇、张天爱、王彦霖主演的电影《毕正明的证明》正在热映,凭借高口碑犯罪动作题材和吸睛的“小偷江湖”... 目前,由佟志坚导演,王安宇、张天爱、王彦霖主演的电影《毕正明的证明》正在热映,凭借高口碑犯罪动作题材和吸睛的“小偷江湖”奇观,引发观众的热议。近日,该片导演佟志坚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,除了讲述自己的经历,也阐述了如何呈现电影中“快意恩仇”的江湖世界。
电影中融入了自己的经历
《毕正明的证明》讲述了年轻警察毕正明(王安宇 饰)因公致残后,以非凡的意志和方式,深入一个名为“荣门”的扒窃团伙内部,最终与战友里应外合,将其一网打尽的励志与罪案故事。
佟志坚此前担任过随警采访记者,工作时经常跟随警察,拍摄他们查案的过程。佟志坚曾经拍摄过一位公安局长,他有一手抓贼的绝活,在当地传得很神,据说他在大街上看一眼就能辨认出谁是贼。佟志坚不相信,想亲眼见证这位局长的传奇经历。公安局长把佟志坚带去菜市场附近的商城,佟志坚拿着秘拍机偷偷跟在身后,走了一圈也没看到小偷。公安局局长告诉他,自己现在太有名了,大家都认识我,不好抓小偷了。他让佟志坚躲在车里看,自己来指谁是小偷。果不其然,一个多小时后,佟志坚就拍摄到小偷偷东西的画面。
佟志坚大为震惊,询问是怎么看出来的。公安局长回答说,一开始自己也有一些技巧,比如去看那些人的动作和眼神,后来就完全凭感觉,到了现场的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一种感觉。佟志坚了解到,拥有这样敏锐观察能力的警察远不止一个,他把这样的能力赋予在了影片中毕正明和周队的身上。
把影片拍出武侠感
影片改编自孙大鹰小说《铁警老猫》,佟志坚透露,阅读完原著小说后,被故事中提供的细节和呈现的心理状态深深打动,他打算要拍一个“警匪缠斗的江湖”。他参考了大量影片,试图借鉴他们的风格,但发现由于场景的不同、文化的差异性,在做分镜时感到非常别扭。
佟志坚意识到,好的影片的风格应该从这个故事的本体出发进行挖掘,然后再根据导演的经验和审美取向,从中找到平衡点。
看过电影的观众表示,《毕正明的证明》像一部武侠片,展现出一个“快意恩仇”的江湖世界。“我们就要拍出江湖的质感,所以我们最后将影片的风格定义为——快意恩仇,用这种风格展现一个小偷江湖的架构与覆灭,警与匪的缠斗。”佟志坚表示。
佟志坚是80后,受香港武侠电影的影响很大,他要把影片拍出一种武侠感。“快意恩仇”的“快”就是影片的剪辑很快,佟志坚透露全片一共有接近5000个镜头,希望有种武侠片里刀光剑影的感觉。“其实我们的打斗也好,偷盗戏的场景也好,都是朴素的、实实在在的动作,只不过是我们用了一种夸张的拍摄手法。比如很多大特写、微距镜头,可以概括为一种风格化的剪辑方式和一种极其微观的拍摄方法。观众其实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么仔细的打斗和偷窃过程。”
佟志坚
除了影片风格的确立,佟志坚在细节上也有思考,根据每个人身份设计了不同的动作。警方的打斗动作是军事化、秩序化的,往往使用军体拳、擒拿术,小偷则更像是街头打架。毕正明的武器是手铐,这也是他身份的象征。花手是四爷的徒弟,花手使用凿子是因为四爷有做木工的爱好。大白桃的武器是刀,因为领养她的曼姐是开理发店的。此外,毕正明和花手的性格其实很像,他们像是镜子的两面。他们身上同样有倔强、不服输的精神,他们把自身残疾的劣势转为优势,但由于价值选择的不同,就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。
王安宇身上具有正义感
在演员方面,《毕正明的证明》不仅是王安宇的大银幕首秀,同时也是张天爱首次挑战反派角色大白桃,大胆的形象突破让角色更具看点。
被问到选择王安宇、张天爱演男女主角的原因,佟志坚笑着回答:“我想让我的电影赏心悦目一点。”佟志坚透露,看王安宇的综艺时发现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。另外,王安宇的爸爸是警察,他对警察这个职业很了解,并且王安宇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。
张天爱是东北女孩,说话做事干净利索,而且她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,和电影里的大白桃一样都有寄宿亲戚家里的经历。“哪怕对方对你很好,但归属感始终和在自己家里不一样,我相信张天爱能充分理解大白桃的心理感受。最为难能可贵的是,我从王安宇、张天爱眼中看出他们想演这个角色,他们常探讨关于角色的想法,这种创作状态是很难得的。”
影片在重庆拍摄,重庆菜园坝火车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佟志坚解释说,菜园坝火车站现在已经没有了,当时电影开始拍摄时就在准备拆除工作。菜园坝火车站特别有年代感,候车大厅的柱子、玻璃质感都特别好。“如果我们自己搭景不仅烧钱,还很难保证有很原生的质感。重庆是工业重镇,我想要一座城市能聚集五湖四海的人,正是电影中反派荣门的理想藏身之所。”导演特别提到,自己刻意避开重庆典型的山城地貌,因为故事是虚构的,不想明确提示观众影片的拍摄地点为重庆。
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