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访客

易烊千玺摘得金鸡奖背后:一朵朵苔花已从成都开向全国

访客 2025-11-17 17:59:58 81256
易烊千玺摘得金鸡奖背后:一朵朵苔花已从成都开向全国摘要: 11月15日,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。易烊千玺凭借电影《小小的我》中刘春和一角获最佳男主角奖。接受采访时,易烊千玺透...

11月15日,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。易烊千玺凭借电影《小小的我》中刘春和一角获最佳男主角奖。

接受采访时,易烊千玺透露,角色的乐观也反向治愈了自己,让他在拍摄期间变得更爱笑,“刘春和让我看到,灵魂可以冲破身体的限制,这种生命力量特别动人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部电影在成都拍摄完成后,由新华社联合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、《小小的我》电影团队一同发起的《苔花公约》公益活动也随之展开。

如今,这枚小小的苔花已经从成都出发,开向了全国各地。

一个角色与一个城市

《小小的我》讲述了患有脑瘫的刘春和勇敢冲破身心的枷锁,为外婆圆梦舞台的同时,也弥合了与妈妈的关系,在经历一个盛夏的蜕变后终于踏上了新旅程的故事。

电影里,从新都桂湖公园到金沙遗址博物馆,从玉林东路的咖啡厅到天府新区的高楼大厦……成都的文化底蕴、拼搏奋进的画面反复出现在电影中。

电影上映后,不少人循着银幕上的光影足迹走进玉林街巷,坐在主人公喝过咖啡的窗边,在真实的街角与人物的故事相遇,让电影照进生活。

现实题材的作品总是从生活土壤里生长出来,再回馈给观众。当影片片尾字幕再次出现,成都城市背景下,刘春和——那个用尽全力追逐星辰的身影,继续叩击着无数人的心扉。

有网友表示,再次回顾了《小小的我》,电影从不用苦难博眼泪,只安静讲刘春和的故事。易烊千玺把他颤抖迈出的每一步、艰难咬准的每个字以及说“我是普通人”时发亮的眼神,揉成了骨子里的倔强。

闪闪发光的“刘春和”们

而比角色本身更打动人的,是刘春和所依托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故事。

“你是高悬入云的辰星,我是穿行于孤寂之河的怪人”,电影中,刘春和给喜欢的女孩写的这首诗,原作者就是出生在成都的龚苏。今年35岁的龚苏,出生后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脑瘫。因为患病,龚苏无法正常上学。父母便在他7岁时为他请了个家教,每天教他两小时语文和数学,一直坚持了五年半。

2008年,父母又给龚苏买了一台二手电脑。从此,他知道了网络。由于双手不灵活,无法准确敲中键盘,他想出了用筷子打字的办法。在父亲的鼓励下,龚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“龚苏与他的诗”。通过诗,他找到了表达自我的出口;而通过演员的演绎,他感受到了真正的尊重。

龚苏

“刘春和只是脑瘫,不是个傻子。”电影中的这句台词,也是范雄的心声。1978年,范雄出生在成都,出生后也被诊断为脑瘫。彼时,因为社会对脑瘫患者的认知不全,范雄几乎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,成长路上遭遇过很多冷漠的目光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,童年时期,父母在家辅导他学习基础知识。

2005年,成都市残联举办电脑培训班。刚开始由于基础差,范雄就每天抱着一本新华字典学拼音认字,从一个手指敲到熟练使用电脑,用了两年时间。经过不懈努力,他顺利通过了各个级别的考试,成绩名列前茅。后来,范雄创办“海缘工作室”“海缘残障人公益发展中心”,通过向残疾人传授职业技能,帮助残疾人走出孤独,融入社会,被四川省政府残工委授予助残先进个人。

这样的个例,还有很多,在这个城市,“刘春和”们闪闪发光。

“苔花公约”与“小小的我”

影片中,刘春和站在讲台上为孩子们讲解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”——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但它依然像牡丹一样努力绽放。

而在电影上映后,成都的街头也绽放了一朵又一朵寓意特别的苔花。

这是由新华社联合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、《小小的我》电影团队一同发起的《苔花公约》公益活动,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关注残障人士,帮助残障人士,给予残障人士公平的机会与平等的关怀。任何愿意支持残疾人事业和无障碍事业发展的单位或组织机构,无需申请,只要使用或张贴苔花标志,即意味着宣告加入《苔花公约》。

《苔花公约》内容

一场由政府部门、社会团体、公益组织、品牌、商户、高校等多方参与的公共接力,带着一朵小小的苔花,就此展开。

一朵朵寓意特别的苔花被贴在门口、挂上店招,这是成都“愿意帮助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”的表态。不论在双流区彭镇的茶馆还是在熙熙攘攘的商铺门店,残障人士专注于各自的工作,他们拥有公平的就业机会,与其他人一起参与竞争。

在所有的影片打卡地中,位于玉林东路的一介·巷子里咖啡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。因为在这里,电影里的刘春和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,还学会了做牛轧糖。现实中,这家咖啡店也第一时间加入了《苔花公约》,作为一家全龄友好空间,一介·巷子里诸如加宽的无障碍坡道、圆形的扶手、扶上的盲文等残障人士友好细节随处可见。

一介·巷子里的扶手上刻有盲文

让“苔花”在更多的地方开放

令人惊喜的是,这枚小小的苔花,如今已从成都出发开向了全国各地。

蓝色共鸣项目总监、《苔花公约》主创负责人陈明易告诉红星新闻记者,成都作为故事发生地与项目发起地率先落实,广东信宜市随后自发成为首个响应城市,形成区域示范。

在安徽博物院,这枚小小的苔花代表其愿意支持无障碍事业发展的郑重表态。馆内,醒目的 “无障碍标志” 与贴心服务随处可见;同时,博物院还积极邀请 “星星的孩子” 走进场馆体验传统文化,并持续开展 “学雷锋文化助残” 系列志愿服务,让温暖与关怀融入每一处文化场景。

安徽博物院积极响应《苔花公约》

在湖南永州市新田县,35家企业聚集在一起了解《苔花公约》相关情况,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招聘残疾人,设置残疾人岗位,给予残疾人公平就业的机会,共同遵守公约。现场气氛感人而热烈。

据悉,《苔花公约》自2025年元旦启动后,迅速突破传统传播范畴,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:吸引途虎养车、智联招聘等30余家知名品牌(覆盖超4万家线下门店)、5所重点高校、200余家政府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加入。此外,残障社群自发设计“苔花”专属手语;志愿者编程开发“苔花地图”小程序(访问量破千万);手工爱好者制作苔花主题挂件传播;Golden Goose推出苔花主题限量卫衣并捐赠;400余家影院设立“苔花影厅”推动无障碍观影……

街头巷尾抬眼时,苔花处处。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,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、学校、社团使用苔花标志,支持无障碍事业的发展,以实际行动为残障人士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与平等的关怀。

“蓉”光闪耀,成就梦想!让更多和刘春和一样的人绽放生命光彩。在成都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,每一个“小小的我”都能在这座充满温暖的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“蓉”光。

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