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口臭中医叫什么病

口臭在中医学中通常被称为“口气”或“口臭症”,多由胃热炽盛、肠胃湿热、食积化热、脾胃虚弱、肝郁气滞等因素引起。中医认为,口臭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,还可能由内热及肝胆火旺导致。饮食不当、情绪波动和生活作息不规律也是引发口臭的重要因素。若不及时治疗,口气问题可能会影响个人社交生活和心理健康。
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口臭的病因多样。胃热炽盛通常由于过食辛辣食物或饮酒过量,导致胃内积热产生异味。肠胃湿热则因长期食用油腻、甜腻食物,使湿热内生,气机不畅,形成口臭。食积化热是由于胃肠道蠕动缓慢,滞留食物化热伤津生痰所致。脾胃虚弱则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,食物难以消化,出现气滞血瘀病变。肝郁气滞可能因情志不舒、抑郁或生气引发肝气不舒,导致口气异味。针对这些病因,中医常采用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清热解毒、健脾理气等方法,通过药物和针灸进行综合治疗。
想要改善口气的人群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。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散、清胃散或导赤散等中药方进行调理,或采取穴位按摩,如合谷穴、内庭穴等,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,缓解口气症状。饮食上应尽量避免辛辣、油腻及甜腻食物,并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,如绿叶蔬菜、莲子等,有助于清热排毒。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太极、慢跑,不仅能够增强体质,还能调节心情和内分泌,有助于长期保持口气清新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应及时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,以确定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