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访客

凝血酶原时间延长

访客 2025-11-22 18:01:59 66600
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摘要: 凝血酶原时间(PT)是衡量人体外源性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,其正常范围为11至13秒,若超过此范围3秒以上,则可能具有临床意义。这一过程始于血管破损后,组织因子(凝血因子Ⅲ)被激活...

凝血酶原时间(PT)是衡量人体外源性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,其正常范围为11至13秒,若超过此范围3秒以上,则可能具有临床意义。这一过程始于血管破损后,组织因子(凝血因子Ⅲ)被激活,继而触发Ⅶ因子的激活,沿着凝血级联反应,进一步激活Ⅹ因子和凝血酶。最终,纤维蛋白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维蛋白,形成凝块以实现止血目的。

凝血酶原时间延长

PT延长可由多种因素导致,包括凝血因子Ⅲ、Ⅶ、Ⅹ、Ⅱ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。在医疗实践中,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会观察到PT延长现象,此时通常利用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指导药物剂量调整,理想的INR值大约为2.5,有助于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。

凝血酶作为一种药物,呈现为白色或微乳白的冻干块状物或粉末,溶于0.9%氯化钠溶液后略显浑浊,每1ml含500单位的活性成分。另外,从生物学角度来看,凝血酶是一种关键的生物活性蛋白,在体内抗凝与促凝的复杂平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,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,它在血液凝固级联反应中起着催化与调控的关键角色,其生成机制涉及非活性形式的凝血酶原在FXa的作用下裂解转化。

在生理条件下,当循环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接触受损血管外的组织时,凝血酶迅速聚集于组织表面。该酶不仅能够激活血小板,促进其聚集,还能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,从而强化并稳定血栓,在此过程中,凝血酶对血栓性疾病的启动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。

阅读
分享